在2024年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各地纷纷提到“低空经济”这一重要概念,彰显了国家对其的支持与重视。随着全球产业的不断升级,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新的“蓝海”。在距离地面300米以下的空域中,由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革命正在悄然进行。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无人机凭借其惊人的速度正在重塑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从精准农业监测到搭载先进的水体采样装置,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无人机(UAV)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以Z6·尊龙凯时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公司,近日获得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无人机搭载固相微萃取薄膜的原位水体采样装置”,这一技术为生物医疗检测提供了新的里程碑。该设备通过结合无人机与先进的薄膜固相微萃取(TF-SPME)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现场监测解决方案。
使用该设备的优势在于:首先,能够在现场直接采集分析样品;其次,多通道TF-SPME实现同步采样,提高了效率;再次,无人机可以到达人类难以到达的区域,确保安全;最后,设备可记录采样位置并拍照回传,获取三维数据分布。
实验应用方面,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Pawliszyn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了基于无人机的薄膜固相微萃取水采样器,以促进环境污染物的现场筛选。实验装置采用了亲水-疏水平衡(HLB)颗粒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的结合,这种薄膜具备出色的相互作用能力,能够适用于多种环境污染物的非靶向分析。无人机搭载的采样器可在水体上方悬停,利用简单的浮力-重力调节器实现自动水样采集。
在实验的空白对照组中,分别进行了多种状态下的测试,包括未处理的HLB/PDMSTF-SPME膜作为参考,以及在不同无人机采样器中悬挂的空白对照。此外,使用修改的McReynolds标准评估了无人机采样器的分析物存储能力。通过各种方式的HLB/PDMSTF-SPME提取并进行分析,评估了采样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实验结果表明,无人机采样器在飞行过程中能有效保护膜不受大气污染,密封测试验证了样品的完整性,并且在各种检测中,易挥发的化合物如苯显示出良好的储存稳定性。无人机与TF-SPME采样器的结合,能有效快速识别水体污染物,并为生物医疗现场检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总的来看,基于无人机的TF-SPME水采样设备能够安全地存储危险化学物质,避免污染并保证样本的质量,适合于运输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此外,这一技术在难以到达或危险的水域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为包括生物医疗在内的多个领域提供更为高效的解决方案。
如果您对Z6·尊龙凯时的产品或方案感兴趣,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