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芽孢染色实验步骤 - Z6·尊龙凯时生物医疗指南

中文

English

细菌芽孢染色实验步骤 - Z6·尊龙凯时生物医疗指南

发布时间:2025-03-19   信息来源:尊龙凯时官方编辑

实验原理:细菌的芽胞拥有厚实且致密的细胞壁,导致其透性较低,难以被染色。常规的染色方法通常只能使细菌本身着色,而芽胞则保持无色透明的状态。因此,芽胞染色法的设计正是基于芽胞难以着色且一旦着色后又难以脱色的特点。所有芽胞染色技术都遵循相同的原则,不仅需要使用强着色性的染料,还需通过加热来促进芽胞的染色。在染色过程中,细菌本体也会被染色,随后进行水洗,此时芽胞的颜色不易流失,而细菌体则会褪色。最终,通过对比度强的染料对细菌体进行复染,使得芽胞和细菌体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使芽胞更为明显,便于观察。

细菌芽孢染色实验步骤 - Z6·尊龙凯时生物医疗指南

实验器材:

1. 活材料:培养36小时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2. 染色液和试剂: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

3. 器材:小试管(75mm×10mm)、烧杯(300mL)、滴管、玻片搁架、接种环、擦镜纸、镊子、显微镜等。

实验方法:

1. 改良的Schaeffer和Fulton染色法:

(1) 制备菌液:在小试管中加入1-2滴无菌水,用接种环从斜面提取2-3环的菌体,充分混合以制成浓稠的菌液。

(2) 加染色液:往小试管中滴入2-3滴5%孔雀绿水溶液,使用接种环搅拌充分混合。

(3) 加热:将试管浸入沸水浴中,加热15-20分钟。

(4) 涂片:使用接种环从试管底部挑取菌液,在清洁的载玻片上制成涂面,待其晾干。

(5) 固定:将涂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固定3次。

(6) 脱色:用水冲洗直至流出的水中不再带有孔雀绿的颜色。

(7) 复染:加上番红水溶液染色5分钟后,倾去染色液,不用水洗,直接用吸水纸吸干。

(8) 镜检:先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再逐步换用高倍,最后在油镜下进行观察。

结果:芽胞显现为绿色,而芽胞囊和细菌体呈红色。

2. Schaeffer与Fulton染色法:

(1) 涂片: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待检细菌涂片。

(2) 晾干固定:待涂片自然晾干后,使用酒精灯火焰进行2-3次固定。

(3) 染色:①添加染色液:在涂片上加入5%孔雀绿水溶液(使整个涂片覆盖),然后放置在铜板上,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至染液开始冒蒸汽时,记录时间并加热15-20分钟。在加热过程中需不时补充染色液,避免标本干涸。(请注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②水洗:待玻片冷却后,用水轻轻冲洗,直到流出的水不再含有染色液为止。③复染:用番红液染色5分钟。

(4) 水洗、晾干或吸干。

(5) 镜检:先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再逐步提高倍数,最后在油镜下查看芽胞与细菌体的形态。

结果:芽胞呈现绿色,细菌体则为红色。

注意事项:

1. 用于芽胞染色的菌种应严格控制菌龄。

2. 改良染色法在节约染料、简化操作以及提高标本质量等方面相较传统涂片法具有明显优势,建议优先使用。

3. 在使用改良法时,要保证获得良好的涂片,首先需制备浓稠的菌液,其次从小试管中取用染色的菌液时,应充分搅拌后再挑取菌液,否则可能导致细菌沉于管底,影响涂片的质量。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科研人员可以准确观察到芽胞与细菌体的形态,为生物医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选择Z6·尊龙凯时,助力您的实验研究!